育兒及營養方面有任何疑問?
請即聯絡「首1000日營養顧問」,我們的註冊護士及營養顧問樂意為你解答。
新會員$88限時首購優惠^^
小朋友時常大發脾氣,媽咪固然頭痛,但其實這對小朋友本身的成長也會帶來不良影響,因為這反映出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,可能會妨礙他將來社交和人際的發展,媽咪應盡早協助孩子學習社交和情緒的管理。
社交和情緒管理涉及幾個成長領域的發展,包括:
社交互動- 即小朋友和別人相處的技巧,社交互動能力愈成熟,便能學會輪流玩玩具、幫助別人、分工合作等等。
情緒認知- 即理解自己及別人的感受和行為的能力,以及明白這些行為會如何影響周圍的人。
自我控制- 即小朋友是否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,並用正確的行動來處理,例如在憤怒時冷靜自己、面對難題時能夠堅持嘗試等。
2個月大的BB會開始懂得以吮手的方式冷靜自己的情緒;到6個月大,BB會開始認 人,對陌生的面孔表現抗拒。
給媽咪的建議:
媽咪可以播放兒歌安撫BB的情緒,研究指兒歌比「BB話」更能讓BB回復平靜,而有人聲的兒歌比純音樂的搖籃曲更為有效。
BB到了12個月會對新環境表現得害怕、會表現出初步的獨立,有時拒絕別人的幫助 。到18個月大,會開始掌握「共享式注意力(joint attention)」,例如指著路上的貓貓後會看看媽咪,確認媽咪也和自己一樣看到貓貓。
給媽咪的建議:
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會有發脾氣的情況,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盡量分散他的注意力;另外,教導孩子認識各種情緒的名稱,對他以後表達及控制情緒很有幫助,例如媽咪可 以透過故事說「小白兔看來很憤怒」或問孩子「你覺得恐龍BB為什麼這樣傷心呢?」等。
2歲的小朋友更加獨立,有時會更抗拒別人的幫助;到了3歲,會對於要改變日常習慣感到不安,以及懂得察覺別人正在難過。
給媽咪的建議:
可以教導孩子處理情緒的三步曲:
1)確認這是什麼情緒。
2)找出引致情緒的來源。
3) 想辦法控制它,一步步冷靜自己。
此外,如果想BB天天笑得好,減少發脾氣,為他培養健康的肚仔也非常重要;因為腸道裡面有很多神經元,會釋放有助穩定情緒和保持開心的物質。腸道內的益生菌及益生元,可支持小朋友腸道健康。小朋友擁有海綿級嘅肚仔,可助達成食得好、瞓得好、笑得好、Poo得好四大成長指標,吸收美好大世界!
請即聯絡「首1000日營養顧問」,我們的註冊護士及營養顧問樂意為你解答。